卡……卡蛋? 考古學家首度發現在鳥類化石體內的蛋化石
考古學家在一具鵪鶉大小、白堊紀早期(約一億一千萬年前)反鳥類(enantiornithine)化石中發現一枚未產出的蛋化石。這枚被岩層擠壓碎裂的鳥蛋是第一個在母鳥體內被發現的蛋化石。這篇研究於3/20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(Nature Communication)。

這具化石在11年前於中國出土,並且被命名為Avimaia schweitzerae。最近在北京的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(Key Laboratory of Vertebrate Evolution and Human Origins)被仔細檢查之後,科學家發現這隻母鳥的恥骨間有古怪的層狀組織。以顯微鏡觀察後發現這些組織就是蛋殼的碎片。
這些蛋殼化石異常的薄,且出現雙層蛋殼結構,而蛋殼中連續層(continuous
layer)與乳頭層(mammillary
layer)也呈現異常比例。
除了在體腔內找到蛋殼化石,研究人員也在這隻母鳥的股骨內發現髓質骨(medullary
bone)的痕跡。髓質骨特別存在於產蛋中的雌鳥,能夠供應產蛋過程中所需要的鈣質。而這也說明了這隻母鳥確實處於生殖週期中。
在現代鳥類中,雙層蛋殼常見於因為緊迫或是其他病變使得蛋滯留在輸卵管,進而產蛋困難的雌鳥。但是在非鳥類恐龍及龜類的蛋化石中,雙層蛋殼卻相對常見。原因目前仍然不明。
由於此化石中有著異常的雙層蛋殼結構,研究人員認為應該是因為蛋滯留在輸卵管過久,導致第二層殼形成。而其結果就是俗稱的卡蛋。
鳥類蛋滯留如果沒有適當的醫療處置,通常的結果就是死亡。若真是如此,這就會是目前最古老的鳥類卡蛋(滯卵難產)紀錄。
資料來源:
A.M.
Bailleul et al. An Early
Cretaceous enantiornithine (Aves) preserving an unlaid egg and probable
medullary bone. Nature Communications.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, 2019. doi:
10.1038/s41467-019-09259-x.
留言
張貼留言